Turned 30,完成6寸蒙布朗裸蛋糕
2024 Jan 04 未分類
除了帳面上的十位數年紀多增加了1,填問卷再也並不能勾25-29那一欄,其他並沒有什麼改變
20歲時對於往後的人生圖像非常模糊,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種茫然,那時候的我想繼續考本科研究所,希望以後工作能當個空中飛人。
考是考上了,卻覺得研究所學習資源不如大學時期,很像陪不會的人又重讀一遍的感覺,再加上沒有太多的臨床經驗,也不知道去哪裡找個案做研究,也沒有特別有興趣的題目,浪費人生的感覺油然而生,所以念一學期就跑了
/
之後跑去工作一年,又因為考上政大商學院,直接毀約退還大筆簽約金才離開公司,據部分學弟妹說覺得我退還這麼多錢也要走,很激勵到他們?
而我曾想望的工作機會,後來才發覺,是屬於更前期的拓荒者,所以才能在門檻比較低時就進去。即使成為萬中選一的那個人,可能也回不來台灣了,因為看不到回國後覺得能做下去的好工作,除非自幹。
但我知道在我們這種應用科學領域,能做出創舉的不是我們這些在前線服務的人,而且走在科技前沿做研發的金頭腦。
/
已知、安全又明確的報酬總是少的,錢是一回事,但同時我也感知不到我的付出得到了什麼成就感?沒有成就感的人生要怎麼活下去呢?
世界上沒有什麼穩定安全又高報酬的工作,穩定狀態更是比不穩定更不穩定。
很幸運的因為個性上總是未雨綢繆,所以比同齡人更早思考到未來的事情。有時候覺得這也是種不幸,因為當別人舒適生活的同時,我已經在為未來極度焦慮並打著新算盤。
/
每次透過交貨或私訊跟很多網友聊天,感覺到這年紀煩惱的事情都差不多。很多人告訴我,他們羨慕我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,他們都在做著自己不那麼喜歡,只是為了需要生活下去而做的工作。
我想告訴你們的是:不需要羨慕,因為摸索是需要付出極大機會成本及心理調適能力的。
/
在23歲時我就知道,這年紀我再不跨領域試試看,我就很難再跨出去了。
人是習慣的動物,隨著年紀越大,承擔的責任也越發覺得沈重,要沒有包袱又有效率的找到自己的路,會越來越覺得困難。這個路,不只是工作,而是人生的一切,包含事業、感情、家庭、健康、財富、成就感,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
如果家財萬貫,當然可以嘗試很久,也許到四五十歲都沒關係,但身為一個一般人,我需要更有效率、更聚焦,才能在錢跟勇氣還沒燒盡前,至少抓到一個方向,再試圖前進。
30歲從0開始是比較晚了,要你相信過去的積累不會白費功夫很困難我知道,因為我每次都跨超大,常常感到不知所措,每個人見到我都問我:那妳爸媽不會想把妳打死嗎 但走著走著就發現,其實點跟點真的會連成一條線,幾條線就成了新的一面。
/
我可以告訴你,你看到我在做我喜歡的事情,但為了做我喜歡的事情,我也要做很多我不喜歡的事情。
單純做烘焙很開心很療癒,但要討論到商業應用面,那就不是只有做烘焙了。
一直一直轉折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,特別是對心智不堅定及沒有中心思想的人來說,你更會覺得失去了任何可以穩穩依靠的舒適圈。但每完成一個小目標,又會突然覺得自己其實還不錯,心中有了小小的舒適境地,就有信心再挖下去探勘看看
/
這一年來我覺得我連成一條線的發揮就是:「原來研究所訓練讓我真的學習到如何自我學習了,這能應用在任何領域。」真的很感謝研究所老師的不教之恩(誤)
只要掌握到學習的方法,自學絕對是可以掌握50%的知識與能力的,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去穀研所學做麵包以前,就能給許多入門者解惑的原因,「因為我知道如何解bug」。剩下的就靠外力、時間、經驗補上,所以去上完10週課程後又給我很大的信心與助力。
商業亦然。從一個死背SOP、處理無數病人應對進退的醫學院,到思考超級發散、沒有正確答案的商學院;從讀病人的病歷到讀企業的案例,我發覺極多創新靈感就來自「舊瓶裝新酒」。
/
很多人說我很聰明,但我並不期待成為一個空有聰明卻沒有智慧的人,而是在每件事情發生後再度省思、對照、比較,並理出頭緒,更甚至是好幾年前的事情我也會不斷地在想,為什麼我/他那麼做?
很多人問我的人生問題,不離開以下我歸納的幾點,也許有興趣的可以看看:
1.不要錯誤歸因。
2.不要向外求,要向內探索。
3.不要無止盡退讓,要確定自己的底線。
4.要成為有底氣的人,才有勇氣去探索世界。
5.要能自處,也要能跟別人好好相處。
6.承認自己「我可能錯了」。
7.能在感知世事後依然保持平靜,是智慧。一直都很平靜,是因為你選擇關掉開關。
8.要主動選擇,不要被動等待。主動的人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,被動的人只能被別人選擇,然後再來抱怨被不想要的找上而覺得別無選擇。
9.不要想改變別人,不適合的,就斷捨離。成年人的世界,只篩選,不教育。
10.人並不總是心口一致,自己要會讀空氣,行為就是答案。
有的是我讀書或讀文章讀到的,有的則是成了口頭禪,好朋友聽我的金句應該都聽到會背了 喜歡可以收藏分享
/
你要活成你自己,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,如果你沒有,那就是你還不夠了解你自己,你需要花更多時間跟自己相處才能得到答案,而不是因為不習慣或不喜歡自處,需要攪和在人群中才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