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與其說是「看趨勢」,不如說是「深入交流」
怎麼逛2025台北國際烘焙展?我選擇深聊!
2025 Mar 24 未分類
大部分時間,我都泡在幾個攤位裡聊天,反而沒能完整逛遍展場。但這樣的方式,讓我對某些品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也觀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。這篇文章先聚焦三個方向分享我的觀察與收穫——產業趨勢、品牌策略、技術與配方
-
▋產業趨勢
今年的幾大關鍵字?
幾個明顯的趨勢關鍵字是:永續、健康、缺工、新手友善。像是對環境友善的種植原物料、減少碳足跡的生產方式、植物性蛋粉、植物性油脂、雜糧粉、無麩質、有機麵粉、無添加麵粉、預拌粉等。其實每種原料都不只有一個關鍵字,而是融合了多個市場需求。
今年有哪些新技術、新設備、新食材?
這次在大申貿易的攤位,我認識了燕子牌的業務與技師,交流了過去操作與上課時遇到的疑惑。特別讓我驚喜的是,他們拿出了使用燕子牌酵母及高比例雜糧粉製成的麵包與蛋糕,結果意外對雜糧粉有了全新的認識。這款雜糧粉來自彰化大城鄉的黑翅鳶農場,由兩位青農兄弟經營。在台灣稻米過剩後改種小麥與多種雜糧,並即將推出自家研磨的雜糧粉——由紅薏仁、甜蕎、小麥、青稞、糙米等製成的多穀物粉。
這次吃到的麵包含有 30%-50% 雜糧粉,甚至蛋糕是 100% 取代低筋麵粉,但口感卻完全不乾硬,還減少了一些雜糧產品常見的苦味,風味意外平衡,我想也許是與過往常見的雜糧粉組成不同的關係吧~這讓我想到去年參加穀協的課程,看來「從產地到餐桌」、「從種植到研磨」這種垂直整合的趨勢,真的正在成形。
-
▋市場與品牌策略
什麼樣的攤位最受矚目?
這次展覽可以很明確地看到:「互動性高的攤位,人潮最滿」。有試吃的、有展演的、有操作體驗機會的、有價格優惠的,幾乎都是人潮不斷。「讓消費者動手參與」是活絡展場的關鍵。
誰的互動性高呢?

聯華製粉展前就在「水手牌粉專」開放預約表單,讓消費者事先選擇能參與的講座,且每人只能選一場,這樣能參與的受眾就變多了。活動內容也很豐富,由各大名師親自帶領操作:包含預拌粉應用、美食攝影、健康飲食、寵物烘焙、永續議題等,體驗時給的原料也很大方,沒有因為是免費活動就縮水。整體來說,聯華不只是推產品,而是策展了一整套解決方案,給對這些議題有興趣但仍在觀望的初心者。而且,我拿到了炸雞粉 & 千層酥皮粉試用包!這兩個領域我完全不熟,超期待試試看~
值得關注的品牌?
食品股王德麥這次沒有像往年一樣設購物區,而是讓展區變得更開放,旗下品牌各自有獨立櫃位,讓消費者能夠更深入體驗。其中,Feeling 18 特地搬 XXX 萬製冰機來台北,現場製作使用德麥果泥的「鳳梨椰奶蓋」冰品,吃起來清爽無負擔,聽說還是展場限定口味?
另外,四葉乳品的攤位也是亮點之一。他們的牛奶濃郁不說,我還直接喝了一口鮮奶油……真的超濃超香,結果業務一直阻止我:「不要直接喝啦😂」霜淇淋更是無敵好吃,還好有吃到!
還有一個超精緻的塔!擺了那麼多塔殼,我原以為是機器壓模出來的,結果竟然是由5000 人的工廠手工捏製,還要靠不同顏色的衣服區分產線,這種細節如果沒人說,我真的不會知道。
有些品牌為何沒來?
往年常見的某些品牌,今年沒有參展。像是去年烘友帶我去買的超級好吃又划算的豬腳,這次展場裡怎麼找都找不到,驀然回首,他卻沒在燈火闌珊處等我😂對品牌來說,參展考量可能與展位租金、原物料上漲、消費緊縮有關。整體來說,人潮比往年少了一些,今年沒有人擠人的感覺。
-
▋技術與配方學習
吃到最驚豔的麵包?
這次讓我驚豔的,是野上師傅、鐵能社、中部電機合作的水果麵包。第一眼看過去,我還以為是超高的菠蘿麵包,結果細看標示才發現——啊,這是水果麵包?!吃下去更是驚喜,完全不膩、不過甜、不會太油,就像看電影吃爆米花,一口接一口,吃到最後才驚覺:「咦?怎麼沒了?」後來才知道,這款水果麵包使用了魅力動植物性油脂,讓口感更輕盈,卻仍保有豐富風味。可惜當天沒趕上展演,不然真的很想親眼看看製作過程!
植物蛋粉的應用
這次還試吃了用植物蛋粉製作的烘焙產品。由於烘焙展結束後,我連續兩天參加了鐵能社的課程深入學習,這部分就留待之後詳細分享!
-
那麼,接下來就來試用這些試用品吧!不過,我決定先量體重看看,瘦了一點再來試好了(笑)。